2024年6月26日下午,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医科大学学生交流项目结业仪式在国际学院第一会议室举行,为期15天的临床见习及科研培训顺利结束。
 
两周前,伊尔库斯克国立医科大学10名学生在该校国际学院副院长Kukushkina Inga的带领下来到北京,走进首都医科大学,开启了这段难忘的旅程。伊尔库斯克国立医科大学校长Shcherbatykh Andrei、副校长Tamara Krupskaia一同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参观了校史馆、中医标本馆和护理仿真中心,了解我校历史沿革,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实地体验仿真医疗环境。

开班仪式


校园参观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交流项目,在充分调研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从临床见习、科研培训、中外学生交流及感知中国文化四个方面搭建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学到“干货”,满载而归。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充分发挥优势科室作用,精选带教团队,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班制教学,综合运用理论讲授和临床实操,到中医科、妇产科、眼科、神经内科轮流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同时,组织中外学生交流,分享中俄医学教学的不同。在课余时间,友谊医院教育处还组织学生体验中国非遗剪纸文化、书法,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学生在友谊医院见习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外学生交流
基础医学院将10名交流学生分为4组,深入免疫学系、生理学与病理学学系、神经生物学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系,与中国学生一起开展科研实验,在科研的探索中增长见识,提升本领。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热情接待交流团学生,向他们展示Western Blot等科研技术,并指导学生们亲自体验操作。几天的科研培训让大家收获良多,纷纷表示想来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深造。

在免疫学系学习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系科研培训
 
在神经生物学学系学习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系学习
除了课业学习,交流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长城游览参观,顶着酷暑登上北八楼,实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宏愿。到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参观“打卡”,从历史中全面感知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

游览八达岭长城 游览天安门广场
结业仪式在感动与不舍的氛围中举行,学生们踊跃发言,畅谈学习成果和体会,分享在华期间的感动瞬间。Iuliia Skvortsova说:“此次交流项目让我领略了俄中医学教育体系的不同,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发达程度让人惊叹”,Eva Safronova说:“此次交流学习给我很大的启发,无论是参观医学科研实验室还是在医院门诊和手术室见习,希望今后能够回到中国、回到首医留学深造”。Konstantin和Viktoriia自告奋勇,向大家深情献唱俄罗斯民歌《喀秋莎》,这首歌在两国民间广为流传,见证了中俄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黄海霞向交流学生致以诚挚的祝福,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争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践者,并欢迎同学们在未来有机会回到首都医科大学深造。国际学院副院长杨爽向学生们介绍了两校多年的合作历史,表达了选择友谊医院作为交流项目的临床见习医院是希望同学们牢记牢不可破的中俄友谊,今后要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做中俄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国际学院院长王炜向学生们颁发结业证书,并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校际交流活动促进了中俄两国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也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教育融合搭建了平台。学校也将陆续开展更多的校际交流项目,欢迎更多的其他国家同学来我校学习,也会选送我校优秀学生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师生能够受益于学校的交流项目,开拓国际视野、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以及医学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撰稿:王竞瑶
摄影:友谊医院 基础医学院 国际学院
|